“知行合一的中国力量”旅游文化学院《旅游公共关系》课程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发布人:旅游文化学院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06-03   浏览次数:13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旅游公共关系》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20级旅游管理专业

授课教师:田婧

二、结合章节

项目三 公共关系协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特殊性;

(2)了解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特点和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了解对中外各国不同政府之间公共关系实施政策的评价与分析;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实施和评估能力。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讨能力。

4.思政教学目标

(1)传播抗议故事,了解中国政府在今年疫情突发期间的担当,激发每个学生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并增加民族团结意识,提升民族自信;

(2)以真实的抗疫案例,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公共关系角度切入发现中国的制度优势。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特殊性

教学难点: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特点和要求

五、课程思政教学说明

《旅游公共关系》课程将公共关系作为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突破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与提升企业形象、打造制造强国相结合,“文明”与公共关系维护文明生态、参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和谐”与协调社会关系、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诚信”与组织文化建设、组织形象塑造的原则和职能相结合;将国际公共关系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对外传播工作相结合等,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

本学期课程通过线上资源整合,建构了“学生参与、体验、互动+教师主导”的“3+1教学模式”,形成自主式学习、共享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和闭环式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共同体。

课程特别设计“公关播报”活动,由学生分组通过演讲、汇报或舞台剧等呈现形式,完成对新近发生的公关事件和社会热点事件的解读,着重加深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加强舆论引导”、“树立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等主流价值观的理解,加强对学生的价值引导和精神引领,既保证了知识传授,又坚持育人为本。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暖心三分钟

教师积极开展课前“三分钟暖心”活动,课前关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并结合时事热点或本节课程有关内容,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源,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本期视频播放为《华为公司: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公司,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公司》,让学生坚定自主创新、坚定制度自信。

图片


(二)课程讲授

1.课程引入

复习前次课企业组织公共关系的重点内容,特别是企业的社会使命担当和社会责任,结合刚刚看过的华为公司视频,更加深学生印象。

2.内容讲授

(1)政府组织的社会作用,政府组织的特点和社会功能,通过模拟体验让学生总结经验,导入公共关系要点并强调政府公共关系的重要性。

(2)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特点和基本要求。通过案例引入,中国政府在今年疫情突发期间的担当及其公关中传播的正能量和巨大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感、民族自豪感。

(3)通过互动讨论引出中外各国不同政府的不同公共关系的特点,懂得了我国政府的担当,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强势崛起的现状,激发了爱国热情,同时知晓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正确宣传中国形象,既领会专业知识又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课程思政融入

(1)授课内容融入思政

授课内容

课程思政融入点

教学方法

预期成效

课程导入

视频《华为华为公司: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公司,让国人扬眉吐气的公司》

案例讲解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政府形象

中国元素

提问互动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文化自信

国家形象的行为层面

疫情期间的中国形象

案例讲解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国家的归属感

政府公关

“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

政府公关的解读

知识讲解培养学生对价值导向的理解和全球视野

社交媒体与国家形象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案例讲解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

(2)课程资源建设与时俱进

将前沿社会热点事件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融入课堂,如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莫言五四赠言《不被大风吹倒》以及热映的《夺冠》《我和我的家乡》等影视作品等,作为课堂案例进行解析。

在2022年的课程中通过对政府公关策略、国家形象塑造、企业和公共组织抗疫公关案例等内容的介绍,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通过前沿热点事件的分析和案例讲授,将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融入课堂,体现课程的创新性。

(3)教学实施方法的思政融入

案例教学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把本次重点内容用案例讲解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突出要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分组研讨法

课堂特别设计主题讨论和分组讨论活动,小组成员互相表达想法、交流思想,围绕本节主题获得知识技能,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通过“从身边事到天下事”的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素质提升,将祖国命运与青年担当结合起来,既保证了知识传授,又坚持育人为本,体现课程的高阶性。

项目导向法

小组通过完成课堂项目任务,通过参与、体验的方式,加深学生对 “树立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等知识点的理解和切身体会,体现课程的挑战度。

七、教学反思

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要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高校课堂的主渠道,必须着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主体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主动参与。

2、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时,学生会产生不断前进、渴求新知、欲求明白的强烈渴望,会全身心的投入到所感兴趣的学习中。在教学中从学生在疫情后的生活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公共关系的实用性。

文章来源 | 旅游文化学院

图文编辑 | 于 德 扬

出       品 | 新媒体中心

监       制 | 王 兴 华、张 锦 华

审       阅 孙 国 霞、姜     欣


 
 
Baidu
sogou